苗族舞蹈
苗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先秦时代曾生活于长江中游地区,现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和中南省份,是中国第五大少数民族。经过漫长的历史及地域的变迁,苗族发展出100 多个支系,使其文化样式丰富种类繁多,例如在服饰上就有100多种,舞蹈种类更是繁多,仅仅是“鼓舞”就有近十种之多(“鼓舞”即一边击鼓一边舞蹈) 。
苗族女子舞蹈能将苗族人勤劳开拓的民族精神风貌、历史过程以及所演化出的服饰绣花和银饰工艺等文化象征与积淀淋漓尽致的体现。苗族女子非常喜爱佩戴银饰。在苗族文化中,银饰是可避邪的神物,家里银饰越多,份量越重,社会地位越高,也象征著财富和幸福。在跳舞时,女子身上佩带的银头饰、项圈、手镯会发出悦耳的叮当声,形成了苗族舞蹈的一大特色。苗族女子舞蹈多踏著鼓点起舞,鼓点的强烈节奏感,使舞蹈也大多相应表现力度与速度,情绪欢腾,舞步舞姿多反复巡回交替。跳舞时,舞者身上披挂的各式银饰会发出此起彼落的叮当声,充满感染力,令人欢愉。由于她们的银饰以大、重、多为美,也是家族生存价值的荣耀展现,因此舞蹈也相应形成一种利于体现身上银饰多寡以及其叮当作响的动作,例如手脚交叉摆动或甩动、摆头甩手摆腰、轻快的抬腿踢脚小跳、旋转、鼓掌拍掌等等有力度、有幅度、扭动较大的风格,同时这种动作风格也会使百褶裙形塑各种摆动姿态,主要动作有“四方舞”,“旋转步”等。
2011年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