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飞天」舞蹈家
传统文化趣谈
中国古典舞表演艺术家们必须具备的一样功夫是「身轻如燕」,尤其是女性舞蹈演员,她们高超的技艺,常常体现在那落地无声、宛如云中飞翔的飘逸身姿上。
「飞天」一词是跟随佛教一起传入中国的,「飞天」在佛教中的含义是天上掌管音乐和舞蹈的神,每当天上举行盛大的佛会时,她们就凌空飞舞,以舞蹈、音乐和鲜花礼赞神明。在敦煌壁画的创作过程中,她们的形象被虔诚的工匠亲眼目睹并描摹、雕刻、记录下来流传后世。她们的身姿柔软得不可思议,曲折盘旋成凡人难以想像的角度,随风翻转飞翔。
其实,在佛教未曾传入中国之前,「飞天」——「飞舞的天仙」这个词汇也已经有了神州本土的模糊概念,这个概念最早来自春秋时代的两名女子。
相传,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有两位女子,她们一个叫旋娟,一个叫提谟,都是技艺超群的舞蹈家。她们被广延国的国君送给燕昭王,成为燕国宫中的舞女。旋娟和提谟长得非常美丽,冰肌玉骨、体态轻盈、吐气如兰,燕昭王很喜欢她们,时常召唤她们来跳舞,并且给她们的舞蹈起了名字,叫做《萦尘》和《集羽》,意思是她们跳起舞来和飞尘、羽毛一样轻盈。燕昭王又试著将四五寸的木屑舖在地上,二女在上面跳舞跳了很久,却没有留下一点痕迹。后来,昭王发现,在她们跳舞时,会有白色鸾凤衔著千茎穗飞来,落地就开花结果,收获时一茎子实就能装满一车。燕昭王终于知道,这两名女子并非凡人,于是让她们居住在崇霞台上,派侍卫时刻保护著她们。到燕昭王末年时,没有人再见过这两名女子。人们说,这是因为燕昭王一直在寻找修练成仙之法,他的虔诚感动了上天,才派遣两名仙女下凡展现神蹟。
中国文化是敬仰神、追寻神的文化,华夏的艺术始终在模仿著神,每一样古老的艺术形式都可以与神仙的世界相通,都曾在创造的过程中产生过神蹟。舞蹈自然也不例外。
虽然旋娟、提谟和燕昭王都已逝去了数千年,传统舞蹈中「轻身欲飞天」这一审美标准依然被神韵的舞蹈家们不断诠释著、实践著、超越著,使人们感受到传统之美中「天人合一」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