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趣谈:十二平均律的最早发现
十二平均律就是把一个八度音程平均分为12个半音音阶的律制,在交响乐和键盘乐器中应用非常广泛,可以说是辉煌西方音乐殿堂的基石之一。现代的钢琴也是以十二平均律来调律定音的。巴赫的《平均律键盘曲集》更是完美地诠释了平均律的优越性和转调的完美,被誉为钢琴文献的旧约圣经。其实十二平均律的确立最早是来自中国,很可能是通过东西文化的交流传到了西方,被西方称之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呢。
仔细说来,其实早在上古时期中国就有了十二音阶了(十二律吕)。《吕氏春秋·古乐篇》中说「昔黄帝令伶伦(注:伶伦是黄帝的乐官)作为律……听凤凰之鸣,以别十二律……黄帝又命伶伦与荣将(注:荣将为黄帝的大臣)铸十二钟,以施英韶(注:英韶指华美的音乐)……命之曰《咸池》」讲的就是黄帝命伶伦作音律,伶伦依据凤凰的鸣叫声制作出十二根竹笛子,完成了十二律吕;又和荣将一起铸造了十二个大钟,用以和谐音律,展现华美的上古音乐《咸池》的故事。
而在历史文献中,最早详细记录求律方法的是春秋时期的《管子》,管仲(管子)为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且精通音乐。他所记载的求律方法称为「三分损益法」,根据「三分损益法」得来的十二律就是「三分损益法十二律」。而西方最早使用类似方法求律的是希腊的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比管仲晚了一百四十多年。
关于十二律吕的名称,在今天看来这些名字非常诘屈聱牙了,其实它们也蕴含著丰富的传统文化的哲理呢。按照《国语·周语下》记载:十二律吕分为六阴律、六阳律。阳律称为「律」,阴律称为「吕」。六律为「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六吕指「大吕、夹钟、仲吕、林钟、南吕、应钟」。
按《礼记·月令》记载,十二律吕对应著十二个月份:「孟春之月,律中太簇……」「孟春」就是一月份,对应的音律是「太簇」。「太簇」也作「大簇」取万物簇生之意,这个时节,阳气萌发,东风化解了寒冷,冬眠的动物也开始活动,鱼儿游到冰面下,鸿雁从南方飞回来了。接下来二月份是「仲春之月,律中夹钟」,依次到「季冬之月,律中大吕」,「季冬之月」——十二月。而如果将对应十二律的每个律管中以葭灰(芦苇灰)填实,当某个月份来临时,与之相对应的律管中的葭灰就会飞动起来,叫做「吹灰」。真可谓「圣人作乐以应天」,音乐和天地相合,律管也可探测时令节气的变化,循环往复,周而复始。
既然是「循环往复,周而复始」,那理想的音律应该是循环一次能够完美地回到高一个八度的主音上,开始新一轮的循环,但是几千年来,东西方的各种音律的方法都无法解决这个基本的问题。直到明朝的皇族王子朱载堉,在他的《新法密律》中提出的十二平均律才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音律无法复原的基本问题。在没有计算机的时代,他用八十一档的大算盘,计算出半音之间的音频比例,精确到小数点后面24位,令人歎为观止。朱载堉本身是位文理精通的奇才,融会贯通天文、历法、数学、舞蹈及乐理等领域,被称为「东方艺术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他在研几探赜的路上,悟到大道至简至易的道理,「以浅近之辞,发挥高深之理,以幽微之数,研究迂阔之学,得其精而忘其粗。」
后来,朱载堉的十二平均律,很可能是被西方传教士利玛窦从中国传到了欧洲。现在的西方音乐体系,正是以此为最重要的定律基准之一。真可谓天下世事一盘棋,当中国戏曲杂艺百出的时候,西方也跨入了文艺复兴时期,湧现出一批震古铄今的古典音乐之天才巨匠, 西方音乐开始走向顶峰,从为宫廷和舞蹈演奏音乐助兴开始, 专门演奏交响乐曲的管弦乐团日渐发展完善。
时光荏苒,几百年后的今天,神韵艺术团交响乐团植根于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历史,融合东西方正统音乐的精髓,以西方管弦乐为基奠烘托中国乐器的特色,以古老中国音乐的旋律韵味为基础,用西方管弦乐来表现神韵所需要的效果。很多观看过神韵交响乐演出的观众都说:「神韵正开创著古典音乐的新纪元!」
从2012年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首演以来,神韵交响乐团每年都会在北美及亚洲巡回演出。今年神韵交响乐团将于9月、10月间在台湾和北美五大城市巡演,演出曲目包括神韵原创音乐及西方传统的经典名曲,届时欢迎热爱音乐艺术的朋友们前来体验神韵交响乐别具一格的风采。视频介绍、乐曲选段及演出时间表请见:shenyun.com/symphony